黄羊古落
百年枣树掩映的村落,静怡清凉,盛夏避暑的首选之地。
黄羊古落位于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依托文化历史悠久的黄羊古村为核心而规划开发的旅游项目。
该项目总占地413.8亩,按照“保留修缮原始古村民居、新建古村外围功能区”的基本原则,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研学基地、民宿集群等多个功能区,将黄羊古村落打造成为集文旅观光、研学写生、美食康养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双龙山石窟
“石空灯火”古刹石窟,中宁丝路文化的历史见证。
中宁县双龙山石窟位于余丁乡境内,石窟凿于唐代,明代又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清末洞窟被流沙掩埋。
1983年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发掘出来,使之重见天日,之后陆续投资进行多次维修。该石窟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建筑手法和外观形式与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
窟内发掘出来的近百件明代小型彩像及铜佛、铜镜、石刻、铭文砖等,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
明长城
中宁县境内的长城,是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
由巡抚都御史贾俊奏请修筑的。
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自双山南起至广武界止,长一百余里……”
它自胜金关向东延伸,经过黄羊湾、双山口,越老牛湾、边墙湾、棺材山、而后向东北方向折转,再经小石墩、羊头山、芦沟湖、四眼井进入青铜峡市境内,全长48公里。
城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势起伏而建,所用材料就地取材,遇石垒砌,逢土夯筑。
有些地段则利用天然沟堑切削而成,遇到无石无土的沙丘地带,则用树枝、芦苇与沙砾、石子层层铺垫、浇水,夯筑后相当坚固。
中宁县境内的长城五分之三为石砌,五分之一为土筑,五分之一是利用山险、水险、天然沟堑切削而成的。
公元1644年,明王朝覆灭,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长城才失去了防御作用。
余丁田园综合体
图绘与水稻邂逅,书写田园诗画。
余丁乡以水系连通、生态连城项目建设为契机,以田园风光体验游为主题。
农庄依托现有蔬菜、油菜花、优质水稻、菊花、黄花、枸杞等种植基地,建设现代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基地,打造滨河路万亩富硒特色产业带。
通过乡村文化旅游提升富硒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余丁的“富硒名片”。
实现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住宿、仓储、保鲜、旅游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如今的余丁村,稻、鱼、鸭、蟹共生,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稻渔种养还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建设成了美丽余丁、和谐余丁。
杞菊红生态农庄
宁夏杞菊红生态农庄是一家集菊花种植,观光旅游、苗木培育、花卉盆景栽植、枸杞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
农庄形成绿色生态有机种植、田园观光旅游、花卉主题养生、乡村文化体验、特色产品销售与深加工、休闲美食度假、自驾露营运动开发为核心的观光基地。
农庄以发展观光扶贫产业为核心,以观光旅游为先导,以乡土文化为灵魂,以产品流通为支撑,以生活体验为价值,以乡村复兴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石空镇菊花产业观光旅游融合发展,形成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田园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石空枣林
石空枣林是以黄河文化元素和枣园文化元素相结合的中宁县黄河枣林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规划区选址区域为中宁县城石空区,东至张义沟、南至太平湖、西至太平村、北至中大路。
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98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
项目建设整体围绕“一心一厅一廊四片区”(游客服务中心、“二月春枣”生态餐厅、民俗街市长廊、枣林氧吧漫游区、休闲缤纷乐活区、花海田园观景区、流金岁月康养区)进行规划设计。